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班(A

 行业动态     |      2023-01-30 23:12

  1986年西安交通大学成立了专职从事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机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2017年创办了“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班”,探索人工智能本科人才培养,2018年成立人工智能学院招收首届本科生,2019年获教育部首批“人工智能”本科新专业建设资格。

  招生方式:

  高考招生、校内选拔

  校内选拔:

  笔试(数学、英语、物理)+综合面试

  校内选拔时间:

  新生报到第一周(以钱学森学院发布通知为准)

  院士领衔,大师云集

  人工智能专业拥有一支由院士、领军学者、拔尖人才、青年优秀人才等组成的能力突出、结构合理、高水平师资团队。人工智能专业教学团队由我国人工智能著名学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教授担任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养首席教授,以人工智能学院教师为主体,并聘请金融、人文、医学、生命、自动化、电气等校内其他院系的优秀教师授课,而且佛罗里达大学、伦斯勒理工大学、南京大学、微软亚洲研究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和人工智能企业的知名专家也加入教学团队。

  今年4月,美国斯坦福大学John P.A. Ioannidis教授团队与Elsevier旗下Mendeley Data发布了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人工智能学院郑南宁、孙剑、龚怡宏、刘妹琴、陈霸东等5位教授同时入选2020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和“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彰显西安交大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知识体系完备,培养理念先进

  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班课程体系由郑南宁院士亲自组织编制,在参考借鉴国际一流大学课程设置与培养理念的基础上,充分把握人工智能学科渗透性与学科交叉性强的特点,课程设置精练,并以《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知识体系与课程设置》正式出版。选用国际一流教材和自编高水平教材,通过讲授基本知识锻炼学习能力与思维方法,并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和创造知识的空间。专业课程设置了人工智能核心、数学与统计、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认知与神经科学、先进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与社会、人工智能工具与平台等八大课程群,还特设了“专业综合性实验”课程群,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工智能专业注重跨领域学科交叉融合,强调理论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的融合,培养学生具有跨学科、强基础的复合型知识创新能力。在学期间,学院鼓励学生参加人工智能学院以项目驱动的科研活动“X-计划”,毕业设计阶段与项目实践结合。

  保研比例大,国际交流机会多

  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班在钱学森学院内进行管理,享有与学校其他基础学科拔尖班相同的保研政策,与普通班相比,保研指标有很大倾斜。每年选派多名优秀学生赴全球知名院校进行学习和交流。

  教学科研平台一流,科研成果丰硕

  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等国家级科研奖6项、省部级科研一等奖4项,并拥有一流的科研教学平台:

  ● 视觉信息处理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 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机器视觉与认知计算技术研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 教育部科技创新平台“混合增强智能技术创新示范中心”

  ● 陕西省太空信息工程协同创新中心

  ● 陕西省数字技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

  ● 西安交大认知科学与工程国际研究中心

  ● 人机所—旷视科技联合实验室

  ● 西安交大—微软联合实验室

  ● 西安交大—舜宇集团(宁波余姚)人工智能研究院

  ● 紫光展锐—西安交大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

  人工智能杰出毕业生

  孙剑,2003年毕业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获硕士、博士学位。曾就职微软亚洲研究院,担任首席研究员。现任旷视科技首席科学家,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2010年被美国权威技术期刊MIT Technology Review评选为“全球35岁以下杰出青年创新者”。他领导研究的“ResNets”、“Faster RCNN”、“ShuffleNet”等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学术和工业界。

  王龙 ,西安交通大学自动控制专业1980级学士、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1987级硕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91级硕士。现为西龙同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天使投资人。

  楚庆,1996年毕业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获硕士学位。历任华为无线预研部总经理、大唐移动副总经理、海思无线产品线总监、华为创新孵化中心主任、华为公司战略与技术副总裁兼海思半导体首席战略官、张江实验室微电子研究院院长。现任紫光展锐CEO,移动通信和微电子多个重要领域的产业和技术开创者。

  汪涛,1997年毕业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获硕士学位。现任华为公司常务董事、华为产品投资评审委员会主任、网络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ICT战略与Marketing总裁、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华刚,2002年毕业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获硕士学位;后赴美国西北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便利蜂副总裁、首席科学家、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IEEE&IAPR Fellow。历任微软研究院资深研究员、IBM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微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计算机视觉总监等。2013年获IBM杰出技术成就奖和GoogleResearch Faculty Award,2015年获IAPRYoung Biometrics Investigator Award,2016年当选ACM杰出科学家和IAPR Fellow。

  张彤,1998年毕业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获硕士学位,博士毕业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现任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教授、IEEE Fellow,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存储和计算体系结构。作为ScaleFlux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与首席科学家,负责新一代可计算存储产品的关键技术的研发,科研领域涉及数据库、文件系统、固态与磁盘数据存储设备及系统、数据信号处理与通信等。

  付昀,2004年毕业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获硕士学位,后获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硕士、博士学位。现为波士顿东北大学工程学院和科里计算机科学学院终身教授,IEEE Fellow、ACM杰出成员,Giaran的创始人、总裁以及TVision Insights的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和首席科学家。

  尤佳,1986年毕业于自动控制专业,同年免试升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1992年在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香港理工大学电子计算学系教授,先后入选国家千人,深圳鹏城学者,广东珠江学者,主要从事智能传感技术与大数据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研究。曾获得国际发明奖,最佳学术论文奖,香港工业奖,学校突出贡献奖等多项奖励。

  苗建印,2017年毕业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获工程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科技委常委、空间热控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973计划重点项目技术首席、热控产品总师,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航天器热控专业技术研究和先进产品开发等工作,主持研制的航天热控产品在我国导航、遥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等领域型号中得到广泛应用。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

  举报/反馈